由於每個人對退休生活的要求不同,到底該準備多少退休金,並沒有標準答案。主動退休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,理財規劃可以依照計畫進行,但是人有旦夕禍福、而且產業變動快速,誰都沒有把握可以安穩上班到退休,被迫退休的情況會逐漸嚴重,這部分更要儘早因應。
最好,現在就先問自己:如果我明天不見了或是退休了,還可以讓家庭繼續正常生活嗎?因為退休生活不只考量個人,還要顧及家人,例如沒有收入的另一半,或是還未經濟獨立的孩子等。
一般而言,退休的主要支出是生活費、醫療費以及休閒費用。專家建議,個人退休後每月至少需要有70%的所得替代率,才能安度晚年。
而根據主計處2017年2月最新數據顯示,台灣上班族每人月平均薪資為5萬2908元,以所得替代率七成計算,表示退休後每人平均每月約需3萬7036元的費用。
以台灣平均壽命80歲來估算,假設領取平均薪資40歲的林大偉預計60歲退休,退休後希望能夠享有所得替代率70%的家庭生活費,現在開始規劃退休,就必須在剩於20年的工作期間,準備到20(年)x12(月)x3.7(萬)=888萬的退休金。
他可以先試算勞退金與勞保年金兩筆的給付金額,假設勞退金可以領回100萬、勞保年金每月可請領到4000元,扣掉這兩部分,林大偉只要在20年內準備692萬元的退休金〔(37000-4000)×12×20-100萬〕。
至於該如何累積到這筆退休金?可交由專業人士規劃,例如理財專員、財務顧問,也可自行研究配置。而為了不要陷入「又老又窮」的困境,最好能趁早規劃,因為愈晚財務壓力愈大。
以林大偉為例,60歲退休時想累積692萬退休金,假設年報酬率為5%,如果30歲就開始準備,每月只需投入8300元;40歲才開始的話每月需投入1萬6800元;延到50歲,就要4萬4500元才夠。
不同年齡層的退休金準備策略
由於每個年齡層各有所需,老中青三代的退休理財配置也不盡相同。
雖然退休理財已是必然趨勢,但是根據國泰世華銀行2011年針對25至35歲族群的調查顯示,邁入30而立的人有近五成是月光族,七成認為自己不懂如何理財。可見年輕人多數缺乏理財觀念。
年輕人〉基本保單與充電投資未來
其實年輕人退休理財最具優勢,時間充裕,成本也最低。
這個階段要先照顧好「人」,再規劃投資,而保險是必備項目,至少要涵蓋壽險、醫療意外險、失能險等,這些都是為了給家庭最基本的保障。
由於資產可以分成有形與無形兩種,年輕人有形資產少、無形資產多,要懂得投資自己的未來。建議提撥充電基金以厚植競爭力,增加升遷或加薪的機會。
行有餘力,可以進行少額投資。可運用基金、股票等工具,投資高風險標的,掌握財富快速累積的機會。以基金為例,可配置50%全球與區域股票型基金、40%高收益債或複合債券基金,以及10%的能源、原物料與貴金屬等類型基金。 尤其建議年輕人置產自住時,要評估轉手問題,等到退休時,可以「以大換小」,多出一筆退休金,或是分租以收取固定租金。
中年人〉強化衛星保障,拉高理財資金比
中年人成家立業一段時間後,經濟基礎日益穩固,保險部分可依據家庭責任及預算,先滿足核心保障,再強化衛星保障,補齊壽險、醫療險部分,再配置年金保險,為退休生活預做準備。
這時候,由於距離退休時程愈來愈近,可拉高理財資金比例,至少為收入的兩成以上。降低股票比例,投資標的漸趨保守。以基金為例,可配置30%全球與區域股票型基金、70%全球債、高評等公司債基金或複合債券基金。
老年人〉首重「固定收益型」商品和銀髮風險保障
如果已經到了退休年齡,又該怎麼辦?離開職場後,沒有固定收入,絕對不能「蝕本」,退休理財首重達到「固定收益」的目標。 此時,保險保障最好能包含退休金準備、醫療與長期照護三大需求,除可考量年金保險外,也可加強還本型終身險、醫療險及長期看護險等,建構完整的銀髮風險保障。
而基金投資以保守為原則,建議配置10%全球股票型基金、80%全球債券型基金或複合債券基金,再搭配10%貨幣型基金,也可購買固定配息的國外有價證券商品,作為固定收益及資金調度之用。
出處:《遠見雜誌》分享自 yahoo 新聞 網址